在创新的思维中再造教育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今世界的教育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相应地,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更新也愈加快速,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不断涌现,传统的教育基本理论受到愈来愈大的挑战

  ■张笛梅  

  当今世界的教育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相应地,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更新也愈加快速,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不断涌现,传统的教育基本理论受到愈来愈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教育改革在世界上风起云涌,教育发展受到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进步有着先导的重大作用。教育发展方针的确定,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深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等,无不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这对体现国家主流教育基本理论和武装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教育学》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大学《教育学》教材的编写,却长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和更新,主要是传统的旧体系没有重大改变,很不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的要求;内容上固守传统的基本理论,许多新的甚至是不太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大都被拒之门外;在教育学本身的教学思想上,也表现出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能力培养的旧观念。这使得大学《教育学》的教材和教学,不仅学生不满意,学校和教师也不满意。但是,要改革、更新、突破,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旧体系要突破,那么,建立什么样的新体系才符合时代的要求呢?新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理论,哪些是应当充分肯定并且编入教材的呢?这些问题本身就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界在这方面的呼声一直很强烈,也有不少人作过各种尝试,但比较好的成果一直没有出现。直到袁振国教授主编的《当代教育学》出版后,才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出现了新的希望,受到教育界比较广泛的肯定和推崇。

  笔者是有幸两次担当修订再版的审读者之一,可以说是该书的第一读者、首先的受益者。以审读者挑毛病的眼光看,笔者细读全书以后,感慨良多,归结为一句话:不愧为一本当代的教育学。

  为什么这样来评价这本大学《教育学》教材呢?因为我很同意顾明远先生在序言中所肯定的,“这本书立意新,体系新,内容新”的观点。新就新在打破了过去过于偏重传统知识的传授,而决意着力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教育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新就新在打破过去大多数教育学教材四大块体系,而构建整体发展、内部规律、外部关系三篇体系;新就新在内容上恰当处理理论与实际、继承与创新、学习国外经验与总结国内成果等关系,着力介绍当代新形势下所需要所产生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经验,追踪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这种立足当代,展望未来,针对现实,刻意求新的特点,确实可圈可点。

  直率地说,我国教育界的保守习惯势力一直非常强劲,以致于改革的步伐艰难而缓慢。这种保守习惯势力,并非指某些人或某些集团,而是表现在一种群体的心态和行为上。这在教育理论界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还相当突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打开国门,了解到国外的许多教育新思想、新经验、新成就,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弱点,有着大力改革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强烈愿望。但是,一接触到实际,就瞻前顾后、疑虑重重,迈不开脚步,下不了狠心。仅以教育基本理论几个例子来看,就可见一斑。众所周知,终身学习的理论和学会学习的口号,提出来已有半个世纪了,从改革开放引进介绍到国内,也有30年之久。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学》教科书中,却很少有它的位置,最多只是在介绍外国教育思想时顺便提到,至于如何贯彻实行,则无人提及,似乎这只是遥远未来的远景目标,并非当务之急。直到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才开始引发一些讨论。但是,这种讨论多局限于加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方面,并没有和当前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整体考虑。在没有人深入研究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学校教育的职能将有什么样的变化、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笔者从30年前提议创建一门“学习科学”以来,多次呼吁“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放在与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在各种能力培养的首位”,也曾多次提出“要把学习理论放在教学理论的重要位置,因为学习理论是教学理论的基础”。然而,直到《当代教育学》出版,才看到“学习论”被赫然列为与课程论、教学论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放在了首位。我不禁为之欢呼雀跃,终于看到了心目中所期盼的教育学。

  在我国教育界,还可以看到一些互相矛盾的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在学习外国与自主发展、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等关系上。例如,在学习、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的问题上,一方面,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反对的“拉洋车”现象十分突出,著文出书,言必称欧美。例如,对于素质教育,深入研究的不多,质疑的声音不少,总想以欧美的“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来诠释素质教育,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发展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则力度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在一些问题上,对发达国家有益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在学习和引进上又表现得十分迟钝。例如,近代西方出现的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策略理论、探究式学习理论等,介绍的文章和翻译的著作不少,但深入研究的不多,付诸教改实践的更是鲜见,在多数《教育学》教材上也常常只是一提而过。在《当代教育学》中,这些问题都处理得比较好,是值得庆幸的。

  当然,作为具有新理念、新体系、新内容的《当代教育学》,可以说它只是初步获得的较好成果,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实际上,在短短几年中,就经过了两次修订,每次修订,都有不少改进和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必然会也必须要不断修改和更新,才能真正不愧是当代的教育学。但从当前情况看,在诸多大学《教育学》教材中,我以为它是最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一本书,值得大力推崇和广泛使用。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